临沂肿瘤

小细胞肺癌治疗变迁十年沉寂后兴起

2022-04-19 11:03:41 来源: 临沂肿瘤 咨询医生

小细胞肺癌治疗变迁 十年沉寂后兴起 [标签:url] [标签:科室] 摘要:2012年SCLC开启了免疫治疗的篇章,试验药物逐渐丰富,治疗方式逐渐多样,为SCLC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。近几年,以PD-1/PD-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SCLC的三线、二线治疗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。 肺癌目前仍然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 。根据GLOBOCAN2018年公布的数据,所有新发 中,肺癌占比为11.6%;其导致的死亡则占全部 的18.4%。小细胞肺癌(Small cell lung cancer,SCLC)约占肺癌的15%,且几乎全部发生在吸烟者中,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SCLC。 1815年医学家们便开始独立研究肺癌,但直到1926年英国医生Barnard发表论著,大家才认识到纵隔的神秘燕麦细胞“肉瘤”本质上是一种肺癌——又称SCLC。又过了30多年,退伍军人管理局肺研究组(Veterans Administration Lung Study Group)提出可以将SCLC分成局限期(LS)和广泛期(ES)——这一分期修正后也被沿用至今(VALG分期)。 回顾SCLC90年治疗史的二个黄金阶段 第一个黄金阶段:发现SCLC对化疗敏感 起初医学家试图通过手术根治SCLC,但在70年代初他们意识到SCLC容易出现远处转移:Matthews等人1973年对死亡前30天内行根治性手术的SCLC病人尸检后发现SCLC在诊断时通常已经发生广泛的转移,SCLC的治疗策略向化疗发生了演化,但治疗后极高的复发率却让人步履维艰。上世纪70到80年代间,人们试图通过增加化疗剂量密度以期增加 ,但收效甚微。 70年代末,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报道了依托泊苷联合顺铂在SCLC中的 ,后续含铂双药化疗在80年代逐渐奠定了其一线标准治疗的地位。但是含铂双药化疗并没有明显改善SCLC患者的生存预后。对于LS-SCLC,疾病诊断后的生存为15-20个月,而5年生存率仅10%-13%。对于ES-SCLC,生存则仅为8-13个月,5年生存率则仅为1%-2%。复发性或者难治性的SCLC生存尤其差,仅为2-6个月。因此,SCLC的治疗代表了一个迫切需要新进展的领域。 1973年SCLC进入第一个黄金阶段 第二个黄金阶段:新的药物和治疗方式涌现 然而,从1997年开始,对SCLC的研究戛然而止,没有新的药物或治疗的探索,SCLC进入了被遗忘的阶段。直到2012年,美国国会定义SCLC为难治性疾病,呼吁社会给予特殊的资金支持和临床科研的关注。与此同时,世界范围内掀起了转化研究的热潮,很多潜在的分子靶点/信号通路被发现,甚至进入临床研究。这使得医学家们重新点燃了研究探索SCLC的热情,新的药物和治疗方式不断涌现,SCLC进入第二个黄金阶段。 2012年SCLC治疗进入第2个黄金阶段 2012年SCLC开启了免疫治疗的篇章,试验药物逐渐丰富,治疗方式逐渐多样,为SCLC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。近几年,以PD-1/PD-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SCLC的三线、二线治疗已取得了初步的进展。目前,纳武利尤单抗单药已经被批准用于复发性SCLC三线治疗,纳武利尤单抗联合Ipilimumab以及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SCLC是目前得到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(NCCN)指南推荐的二线治疗方案。 总的来说,免疫三线、二线、维持治疗在SCLC的探索虽然有些进展,但并未出现较大惊喜。2018年,IMpower133研究以“划时代”的意义出现在大众视野,成为了第一个SCLC一线治疗得到PFS和OS双终点阳性结果的III期研究。 近日,美国 临床学会(ASCO)在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》(JCO)杂志发布了“2020年临床 学进展年度报告”,公布了过去一年中最重要的临床研究进展。报告中指出SCLC几十年来获得了首次重大进展,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延长了ES-SCLC的生存期。基于IMpower133研究结果,FDA批准了阿替利珠单抗(Atezolizumab)+化疗用于ES-SCLC的一线治疗。 免疫联合化疗已成为ES-SCLC一线治疗方案 SCLC的治疗主要取决于疾病的分期。对于ES-SCLC,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是一种新的标准治疗方案。IMpower133研究显示,卡铂+依托泊苷(EP)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可以较单纯化疗显著提高病人的无进展生存(PFS:5.2个月vs4.3个月,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23%,P=0.02)和总生存(OS:12.3个月vs10.3个月)[HR0.76(0.60,0.95),p=0.0154)],降低了24%的死亡风险。18个月OS率的结果显示,阿替利珠单抗组为34%,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1%。 IMpower133研究是首个ES-SCLC一线免疫治疗获得双阳性结果的研究,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。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卡铂/依托泊苷双药化疗已经被FDA及EMA获批用于ES-SCLC一线治疗,近日,该方案也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批准上市。该方案也获得NCCN指南1类治疗推荐,2019年中国临床 学会(CSCO)肺癌指南也将该方案列为ES-SCLC一线治疗的III级推荐IA类证据。 2019年世界肺癌大会报道的CASPIAN研究,对于ES-SCLC的一线治疗,免疫联合化疗再次取得了阳性结果。该研究结果进一步印证了IMpower133研究的结果,确立了PD-L1单抗联合标准化疗在ES-SCLC一线治疗的地位。 关于铂类化疗药物的选择,既往针对四个临床试验的Meta分析并未发现卡铂或顺铂在SCLC一线治疗后生存有所差异(OSHR1.08;P=0.37;PFSHR1.10;P=0.25),但是病人在接受卡铂治疗后有更显著的血液学毒性,顺铂则是和更多的非血液学毒性相关。较双药方案,提高化疗剂量密度的方法,譬如化疗药物维持治疗、三药或者四药化疗、非交叉耐药方案交叉或者序贯治疗均不能使病人获得显著获益,因此不做推荐。 ES-SCLC患者一线治疗后5-6个月内经常发生疾病的复发和进展。SCLC的后续治疗方案取决于病人的体力状态,一线治疗后缓解时间等,可供选择的治疗十分有限,主要包括免疫治疗、化疗以及姑息治疗。对于ES-SCLC一线治疗后,若患者化疗反应良好且体能状态佳,可考虑预防性全脑照射以减少症状性脑转移的风险。 2020NCCN指南优先推荐阿替利珠单抗+化疗作为ES-SCLC一线标准治疗 ES-SCLC的后线治疗选择还有哪些? ES-SCLC患者一线治疗后5-6个月内经常发生疾病的复发和进展。SCLC的后续治疗方案取决于病人的体力状态,一线治疗后缓解时间等,可供选择的治疗十分有限,主要包括免疫治疗、化疗以及姑息治疗。 对于免疫治疗,NCCN2020年第三版SCLC指南提供的方案包括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,以及纳武利尤单抗±Ipilimumab。在KEYNOTE-158试验中,帕博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复发性SCLC的客观缓解率(ORR)为18.7%,中位PFS为2.0个月,中位OS为9.1个月。根据Checkmate032临床试验,复发性SCLC接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Ipilimumab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、中位缓解持续时间(DoR)和中位OS优于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(ORR:25%vs11%,中位DoR:11.7个月vs未达到,中位OS:7.9个月vs4.1个月)。 对于靶向治疗,小分子多靶点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安罗替尼在中国已获批用于SCLC三线及以上治疗。 对于化疗,NCCN推荐包括拓扑替康单药在内的治疗方案,其中拓扑替康单药治疗后的生存约为25周。对于一线治疗6个月之后复发的患者,可以使用原方案进行再诱导。 总结 SCLC的医学史是一个充满失落、波折与希望的故事。无数次折戟沙场,鲜有笑傲江湖,SCLC的战场可谓异常残酷。以PD-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拉开了攻克SCLC的序幕,但能够从免疫治疗获益的人群依然有限。未来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和探索,让我们一起不断努力去解开更多的谜题,造福更多患者!
TAG: